什么是学院使命?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12月3日)正好看完清华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石中英教授的关于学院使命的讲座《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的瓶颈与突破口——基于CEPS的调研》。 讲座中石老师提出了一个研究中国高校问题的框架——“中国视角、世界眼光”,并分享了一些有意思的研究成果。
比如,对中国大学的评价目前普遍看重的排名如CNS论文数等,其实这些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占的比重并不大,甚至达不到5%的水平;而学生们最看重学校的排名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种民众和学术共同体看待大学问题的视角差异其实是存在长期性的,也必然会影响大学决策的质量。
再如,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状况的分析显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文学”“艺术学”以及“教育学”这4个学科是发展最为顺畅的,而“天文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则相对落后。而让人吃惊的是,“神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在学界备受诟病的中国哲学学科竟然在人文社科方面的发展仅次于发展最为顺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当然还有更有意思的,可以参看石老师的原文。
最后说到学院和使命,石老师指出,就清华大学的教育学院来说,其根本的学院使命就是要培养未来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这一目标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来说都是共同的。但如何培养,通过什么方式去培养,各所大学可以有各自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