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言有哪些要求?
“国语”这个词好像有点古意,现代汉语里说的普通话和古代所谓“国语”的内涵已经不一样了(我怀疑是不是为了区别满语而创造的名词),但是作为官方名称当然是可以有古今之别的…… 《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国言者,诸侯之言也。从言,国声。”“國語,國之語也;自縣官布令,出使外国,俱用國語。” “凡國稱曰朕,其臣曰臣、曰僕。”(注:“仆”指近臣) 段玉裁注: “古者邦国皆有其言,秦一统天下,定为书同文字,今所谓‘普’耳。周秦之时,列国相攻,其大臣往来发言,岂不知其国言之不同哉!”
这个解释明显是说古代的“国语”就是现在普通话的前身——古代汉族通用的雅言。 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里有很多词不是来自于“雅言”而是来自于其他古汉语方言。举个例子: “子”在古代属于敬称,比如“夫子”。但是我们现在口语中说“子”的时候意思基本上就等于文言文中“您”的意思了(“您老娘”这种用法也是明清白话文里的),而普通话里的“咱”很多字也是来自冀鲁官话或者吴语。
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国语」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各个官话和大部分吴语、湘语、客语等汉语方言了。而官话内部各方言间的差异远远小于与吴语等的差异,所以「国语/华语」作为一个涵盖所有使用汉字的族群(包括方言)的统一概念是有其道理的。(尽管「国语/华语」这一概念因为历史原因包含了大量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用汉字书写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