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学生哪里有?
“白山四校生”,在百度上输入这几个字,弹出的搜索结果超90000条!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4个关键字与近100万个对象的相关性! 可见这个群体有多大。 我是1983年考入白山市第四中学(简称白中)的。当时全校1200名学生,住读生600多名。三年后才搬到新址。
在那时,能考上高中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校园里到处是努力的身影。 早晨5点半开始晨读,晚上10点结束晚自习。除了寒暑假和每周双休日,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 虽然学习很紧张,但老师的管理并不严。学校里实行的是半军事化、半自治的管理模式。学生们自己设立校务委员会和班级委员会,自己制定规章制度,自我管理。老师主要负责上课和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事都由班委自己处理。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班主任张俊清老师,他不但学识渊博,待人也非常和善,至今想起他讲课的样子都会让人如沐春风。记得一次期末考试后,我的数学只考了75分(满分100分),离理想成绩相差甚远。张老师的安慰让我一辈子都记住这份感情:“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你的基础我了解,只要认真复习,下次一定考好。至于这个分数,我还是按原样给你记分吧。” 我永远忘不了张老师的这番话,它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精神力量。
在白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的生活充满快乐和希望。也使我这个乡下孩子变得开朗和自信起来。 1983年的白中还没有建成教学楼,教室设在东面两排平房里。每间教室前部是讲台和黑板。后面紧挨着的是两个宿舍,每个宿舍里住着四个同学,上下铺。宿舍里除了一张桌子,两个凳子之外,只有一面墙,墙上挂着一个灯泡和一个风扇。冬天没有暖气,大家就自己在炉子上做饭,用煤油灯照明。
我们的食堂非常大,里面摆满了桌子,可供上百人同时就餐。一日三餐供应主食,中午和晚上有菜。每周都有肉类,还有鸡蛋和咸菜。伙食标准对于当时的农村娃来说,已经很丰盛了。
学校的操场很大,但没有跑道,同学们喜欢在这里打球。夏天夜晚,我们在操场乘凉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北斗星和织女星。 有一次,一个同学的爸爸来到学校,送给同学一块表。我们非常好奇,就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位家长说:“这是你们学校建校70周年的纪念。你们的学校虽然很小,但是师资力量很强。你们的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我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