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制的缺点之一是什么?
学费制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难以负担高昂的学费从而失去对教育的控制能力,导致私立教育快速发展并逐渐垄断教育资源。 学费制的设计初衷本来就是政府承担高额学费给民众带来的负担进而向高收入人群收税来维持政府的运作,但实际运行中政府往往无法负担高昂的学费(除了公立学校以外),于是人们就会去选择费用更低的私立学校或者干脆就不上学直接就业,这样政府就丧失了对教育的控制力,而私立学校随着资金的充足会逐渐扩大规模并形成垄断,最后造成私立学校“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局面(马太效应)。
以美国为例,公立学校的学费是很贵的,例如加州公立大学的学费加上学杂费大概要20万人民币/年,再加上生活费,对于一个没有收入的本科学士学位获得者,读4年的花费大概要36万元人民币。如此昂贵的学费让政府不堪重负,为此美国一直致力于减少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向学生及家庭的收费力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82~2005年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幅度为7.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1.7%;而同期高校学费则年均增幅达到22.4%,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倍多。[1]
虽然政府在不断调高公立学校的学费,但是相对于私立学校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所以私立学校在资源上仍然是“供不应求”,不断扩张。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数据显示,1976年至2006年,美国私立非盈利性高等学校学生人数从35万人增加到102万人,增长了200%以上,而同期公立高校的学生人数只增加了12%。[2]
在美国的大学升学体系中,一般先申请提前录取(EA)的有机会获得一定比例的奖学金,接着是通过申请常规录取(RD)是否获得奖学金另说。对于国际生而言,大部分院校会通过ED(Early Decision)的方式事先锁定一批申请者,ED的申请一般在11月结束,并且多数情况是一步到位,即拿到ED名额的学生都会被该学校录取。
当然如果被ED学校拒绝,可以申请其他学校的RD,但结果通常不会有很大的出入。可以理解为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对于中国人而言一般更容易申请到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