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怎么节省开支?
1,首先明确一点,学校是公益性事业不是盈利性单位,所以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去解决资金的问题; 2,其次了解学校经费来源有哪些:政府经费(含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非税收入(包括学费等)、社会基金(包括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捐赠等)、其他合法资金(包括房租等);
3,再次分析各项经费支出,看看哪些是刚性支出,哪些是可以柔性支出的(比如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发少量补贴,但绝对不能按企业标准发放奖金和绩效工资,否则学校就成企业了!);
4,最后思考如何开源节流(这里包括学生、老师和职工三方面),当然最直接的来源就是政府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但这个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不是本学校能直接掌握的。那么只能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挖潜,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加强管理和服务),二是增加学生人数(特别是研究生,成本相对低,收益较高),三是尽量节约支出,包括办公用品、水电费等。
以上是从宏观上考虑问题,具体操作还要看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因为不同的学校由于生源不同、地域情况不同、历史传统不同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别。但不管怎么样,学校作为非赢利性机构,要秉承勤俭办教育的宗旨。
方法一、加强制度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制度管理对单位的日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对学校资金预算也应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管理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规范报销行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同时,也应严格贯彻执行请示、审批制度,对一些重大事项应坚持先研究,再上报的原则,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明确分管领导的审批权限,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
方法二、合理安排支出,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学校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对人员经费和专项经费,按实支出,或实行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对公用经费应加强控制力度,如加强对办公用品、教学仪器的计划和采购管理,以最少的经费购买质量最好的办公用品,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严格实行政府采购规定,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对学校食堂、门店应加强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在控制支出方面,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差旅费管理。差旅费是学校日常管理支出中的“大头”,对差旅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让广大教职工重视差旅费支出管理,从而在思想上筑起节约的防线;二是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差旅费报销行为,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出差前必须经单位领导审批,在规定标准内凭据报销,对无出差审批手续、无合法票据或超范围和标准的差旅费不予报销。同时,还应严格控制一般公务“同城出差”及“一月数次出差”现象。出差人数应严格控制,提倡精简、高效,非特殊情况,不得携带家属。同时,应严格加强因公出国(境)费用的管理,在学校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原则上应减少或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活动。
2、加强招待费管理。学校是特殊的教育事业单位,应严格控制一切非教学业务需要的招待活动,杜绝公款吃喝。对教学业务需要的招待费也要加强管理,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和限额制度。
3、加强会议费管理。会议费实质上包含在差旅费之内,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差旅费超支难以报销的难题,有的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大量差旅费分解到召开的各种会议之中,从而变成会议费,以会议费的名义加以报销。对这类问题应加强管理。对确需召开的会议也应就会议时间、地点、人数及会议食宿费等严格实行事前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费开支范围。不得向所属单位转嫁、摊派会议费。对确需上级单位人员参加的会议,只承担上级单位人员的差旅费,不得承担会议费等开支。
4、加强车辆使用管理。车改后,学校车辆主要用于教学、学生管理及其他公务之用。为加强车辆管理,应加强对公务用车油耗、维修、保险等费用的核算和管理,确保专车专项核算。学校应建立完善车辆燃料费管理制度,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制度。不得出现私车公养等问题。
方法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管理和结果运用,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
方法四、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廉政教育,提升履职能力。
方法五、加强与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联系、学习,接受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