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之前是什么时候?

尉弦雪尉弦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博士”之称谓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主要指宫中的郎官,即皇帝近侍。东汉班固《汉书·千石侯列传》中,多次出现“博士”的称谓。 到了唐代,由于科举考中的进士也要在翰林学士院里当一段时间的“学士”,而翰林学士又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因此不少人便将进士也叫作“博士”了——虽然这种叫法很不正规。如唐刘肃《大唐故朝散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公(王勃)学博经史,才俊文章……与杨炯、姚崇辈并以文词冠天下,时人拟之崔颢、王维,号为‘王杨姚崔’。” 到了宋代,不仅文人被称“博士”的情况多了起来,甚至一些武人也被称为“博士”。如《水浒传》中呼延灼便自称“先父曾教我使枪棒,得此功业”;“祖乃延安府治下的一个团头[1],姓呼延,善使枪弄棒。”

元代以后,“博士”的称呼开始泛滥成灾。明代吕柟《泾野先生言行录·卷四·学规类》记述了学生如何向导师行礼及导师回礼之事,其中就提到“弟子辈皆南乡子,北乡拜,惟吾泾阳先生西乡拜而已矣。”看来不管来自何方,只要是读书人就可以称为“博士”——这实在让今天的我们有点难以想象。

姬米兰姬米兰优质答主

春秋战国时期

博士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为通晓古今的文学者或术业有专攻的学者之通称,如孟子称有为者亦若是,“成为大人”就成为博士,楚有方言博士、有文学博士,齐宣王问孟子:“卿、大夫、士,有田禄者,不得受鬻与?”曰:“旧令!受俸禄者不得卖粮于民,与民争利,此殆良法,不可废也!但废法久矣,谁复行之?”齐宣王曰:“有博问者乎?”孟子对曰:“有。”“可得而闻乎?”对曰:“有始而无终者,有博问焉,有终而无始者,有博言焉。”

秦代

秦代置博士,掌通古今,备咨询,议政事,以博士为顾问、智囊。始设博士七十人,有掌郡国上计文书的计相,有负责审查刑狱疑案的计政史,有占卜的卜史医祝等。秦代博士虽有七十人,实际上有职掌的很少,多为备顾问的闲职。秦博士中较著名者有叔孙通、卢生、侯生、夏无且等。在当时有职掌的博士中,郡国计文的博士相对重要些。例如:卢生等信口雌黄说时政及方士的诈骗行为等,计文博士就要对此作出处理。由于秦代博士,多为备顾问,后来又多议论政事,故秦始皇并不器重,尤其是焚《诗》书坑儒生事件之后,博士制度,日渐衰落,至秦亡时的博士只剩下八人。秦代博士的出身,除本为博士者世袭其职外,还有因通五经为博士和因善击剑为博士者。秦代的博士,俸禄为四百石,相当于县令之俸,郡尉,秩六百石,设博士官于太常属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